欢迎走进普陀数字文化馆

戏剧常识

发布:2014-11-23 10: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戏剧的含义和特点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戏剧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演员扮演人物故事,来表现一定弟弟呢主题。它不同于单纯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经验和联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复活起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的作用。戏剧却要把形象送到观众面前,让形象自己去行动,它给观众的感受是直接的。具体说来,戏剧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

任何一种戏剧形式,都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吸收了多种艺术而形成的综合的艺术形式。例如话剧歌剧把台词、表演、音乐、美术综合在一起。中国戏剧,尤其是京剧,这种综合性的程度更高。

戏剧作为综合艺术,主要包括四个门类:

第一是文学。戏剧演出需要有剧本,剧本是演出的文学依据,它为舞台的艺术创造出思想、形象的初步设计,就像蓝图对于建筑工程一样。

第二是表演。在戏剧形式中,表演艺术是中心,能够把剧本中所提供的形象、故事进行再创造,成为舞台艺术,主要靠演员的表演,如歌唱、念白、表情、身段等等。

第三是音乐。这主要是指歌剧、戏曲中的唱腔设计、乐器伴奏等。音乐的设计要以剧本提供的思想、人物、情节为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制造气氛、为开展情节塑造人物服务。

第四是绘画。这主要是指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等。美术设计有的是直接塑造人物形象,有的则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为情节的开展创造气氛。

把以上几个方面的艺术形式,高度严密地综合起来,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水乳交融地溶合在一起,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2 .舞台性

戏剧要在舞台上表演,这使得它与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和电影、电视等艺术品种相比,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极严格的限制。在剧本创作中就必须特别考虑作品的容量,选材严格,材料组织要缜密。

西方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就说明了这个特点。“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三一律作为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它最终被打破是势在必然。不过,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一些剧作家运用它曾写出成功之作。

由于舞台的限制,戏剧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度集中:

第一,人物集中。在戏剧创作中,人物多了,笔力分散,无法塑造鲜明丰满的形象,甚至会造成舞台拥挤。因此,一出戏,即使是一出大戏也总是集中力量写好几个人物。

第二,矛盾集中。戏剧不能像小说那样从容不迫地多方面展现生活的矛盾斗争。戏剧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置人物于矛盾斗争漩涡之中,通过尖锐、激烈的冲突来现实人物性格。

戏剧不能完全按照生活中矛盾斗争的自然形态来表现,而应该使矛盾冲突的进程更加集中,提出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的进程必须在一小时或二、三小时之内完成。因此,戏剧必须在生活的长河中选择那些矛盾冲突最尖锐、人物思想感情最激荡的部分,构成合情合理、层次分明而又真实可信、引人入胜的情节。

第三,情节集中。戏剧矛盾的集中,使故事情节不致头绪繁杂,在一出戏里,要把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事件,集中在几天、几小时之内,构成单纯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安排副线也力求明快,紧密配合主线,避免旁枝斜出,喧宾夺主。

第四,场面集中。小说和电影可以为人物和故事提供广阔的场景。戏剧为了适合舞台演出,必须把天南海北、千山万水人物、事件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面中来,因此选择场景,为人物提供典型环境对戏剧创作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3 .冲突的尖锐性

各种戏剧形式尽管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必须有戏剧冲突。

所谓戏剧冲突是指戏剧中人物于人物之间、人物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人物之间(包括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立面的正面交锋,或两种观点、两种主张的分析和矛盾。戏剧冲突指的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或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认真地说,只有这种由鲜明个性构成的矛盾关系,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81 页)所以有人说,“戏在内心”。

矛盾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戏剧主要通过它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 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 , 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 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说戏剧冲突体现了戏剧创作的内在规律。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另外在有些剧作中 , 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 , 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象《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群众。在荒诞派戏剧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 , 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 , 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象《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4 .语言的特殊性

戏剧不能和小说那样将场面、情节、心理活动等要素由作者叙述出来,而必须主要通过人物的台词来表现。戏剧语言(主要指台词)是戏剧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戏剧的台词必须通俗易懂,简短明快。

②戏剧台词担负的人物比小说中的“对话”所担负的人物要重得多。小说刻画人物可以由作者叙述,可以通过肖像、心理、对话、动作等等手法来描绘,而这一切,在戏剧中,只有靠台词来表达。除此以外,场面的描画、情节的叙述等人物也主要由台词来担当。

③戏剧语言要有行动性。

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等。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它与歌舞有着血缘的关系。但东西方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淡化歌舞、强化戏剧性因素或反之的、或相间融的不同形态,构成了人类戏剧的主脉。戏剧的本质,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述的,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模仿”说一直有着广泛的、深刻的影响。近代出现的“观众”说、“意志冲突”说、“激变”说、“情境”说等,都是人们对戏剧艺术自身规律的一次次的再认识、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戏剧的形态兼有多种的艺术成分,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等,是一种“综合艺术”。同时,每一种艺术因素在综合整体中起着不同的、不对等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以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中心、主导的地位,它是戏剧艺术的主体。表演艺术的手段,即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因此,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戏剧演出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相融、受舞台法则制约的特殊的集体艺术。
戏剧流派
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行学术性、艺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它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的时期。它有多种形态,大小不同层次。一是以戏剧史上重大的戏剧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的,如现实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等,都有着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另一是以特定的戏剧观念和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为标志,如在现实主义戏剧内,有体验派和体现派,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等。还有以主角演员为标志的更小范围的流派。流派是经常呈现出分化、融合的流动状态。流派都与特定的观众群相呼应以及具有历史的承传性等特性。
戏剧情境
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它是由3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其重要性: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进人物凝聚起具体动机,导致人物行动的外因;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戏剧情节的基础,构成情节的发展;也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把人物投入到具体情境中去,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达到人物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演员扮演角色,就需要包括情境在内的人物进行体验和表现,连观众观剧,也与情境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的媒介,又是通过对人物“设身处境”的体验,进行审美判断的前提。
多幕剧
按形式规模划分的戏剧类别之一。大幕启闭两次以上者,即称多幕剧。欧洲戏剧在17世纪以后开始分幕。一幕之内又可分成若干场。幕标志着剧情发展的一个大段落,而场则表示大段落中时间的间隔或场景的变换。在现代戏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明显,多场景、无场次的剧目中,时空变换显得更为自由。
独幕剧
与多幕剧相对应而言。要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契诃夫的《求婚》、J·辛格的《骑马下海人》、格雷戈里夫人的《月出》以及田汉的《名优之死》、丁西林的《压迫》、洪深的《五奎桥》等,都是独幕剧的代表作。
话剧
戏剧种类之一,中国的一种特殊称谓。在欧洲,一般将发端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舞台演出形式称之为戏剧,并与歌剧、舞剧、哑剧相区别。它从20世纪初传到中国,最初称之为新剧、文明戏、爱美剧等。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演员的表演则是以说话和动作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代的发展,话剧的题材、体裁、风格、手法和艺术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歌剧
以音乐因素和戏剧因素为主,综合诗词、舞蹈、美术、建筑等其他艺术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从广义上讲,中国的戏曲艺术也具有歌剧的性质。近代西方歌剧,是指16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演唱剧,后衍变成意大利歌剧,即正宗的西方歌剧,并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样式。如法国的大歌剧、喜歌剧,意大利的喜歌剧、轻歌剧,德国的乐剧以及现在欧美流行的音乐剧等。西方歌剧基本上属于音乐作品,不以戏剧情节为表现目的,因而创作以作曲家为主。如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比才的《卡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中国民族歌剧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包括40年代在延安出现的《白毛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向戏曲和地方戏借鉴中,逐渐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戏曲又与西方歌剧有一定差异的民族歌剧。代表作有《兰花花》、《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洪湖赤卫队》、《江姐》、《苍原》等。
舞剧
以舞蹈作为主要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及舞蹈演员共同创造。其编导则是一出舞剧的组织者、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者。芭蕾舞是西方舞剧艺术的典范,最早从民俗舞蹈、社交舞蹈进入了宫廷和城市舞台,在不断的革新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艺术形式,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巴黎圣母院》、《堂吉珂德》等。中国芭蕾舞台上,已创作、上演过自己的剧目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舞剧以中国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为基础,并不断革新和吸收国外舞蹈艺术的遗产,已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宝莲灯》、《丝路花雨》、《嫦娥奔月》、《木兰飘香》等。
哑剧
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它要求演员有高超的形体语言,去表达戏剧思想和意蕴。哑剧最早起源于古代人的生活活动。现代哑剧主要产生于19世纪法国哑剧表演大师德布洛,创作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比埃罗及其一系列哑剧作品,引人瞩目。现代哑剧有独角戏也有集体哑剧,都有完整的情节。卓别林(英)、马尔索(法)、莫尔肖(奥地利)为代表人物。中国戏曲中含有大量无声表演。作为独立哑剧出现始于80年代,有王景愚等人的创造。
木偶
木偶是在幕后由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起源于5世纪的中国、印度等文化古国。进入20世纪出现了新趋势,发挥木偶的特点,演一些"人"的演员无法表演的戏,产生了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如手套式、托棍式、提线式三者综合演出;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演员当看着观众的面操纵演出;台下观众与台上木偶混合演出及放映电影与木偶剧混合演出等。
皮影
皮影用皮制或纸制的平展玩偶演出的戏剧形式。它借助灯光把由人操纵的玩偶影像投射在半透明的屏幕上,供观众欣赏。它在许多国家中盛行。虽在表演形式、影人造型、音乐舞蹈及剧目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操纵为其表演方法,具有傀儡艺术的特点。国外皮影戏最早由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传入欧美各国的,并与宗教活动有关,后来发展成一种娱乐性的戏剧艺术。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种类较繁杂。传统剧目有《万仙阵》、《松朋会》、《天仙送子》、《半夜鸡叫》、《三打白骨精》、《鹤与龟》
这里有关于戏剧的详细介绍http://www.ccnt.com.cn/show/chwindow/culture/xiqu/index.htm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英文drama)即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情节的时空结构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具有直观性、过程性和仪式性,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戏剧发展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艺术种类。最著名的如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元代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现代的优秀京剧和地方戏、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法国莫里哀的喜剧、挪威易卜生的社会剧、美国奥尼尔的社会心理剧、俄国的契诃夫话剧、高尔基话剧,还有中国“五四”运动以来郭沫若的历史剧、曹禺的话剧,等等。许多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同时也是著名剧作家,如俄国的契诃夫、高尔基,中国的郭沫若、老舍等。戏剧艺术还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和导演艺术家。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奥尼尔、关汉卿、汤显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等戏剧作家、艺术家的名字,享誉全世界。

戏剧艺术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成就,也将以永久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





推荐


微信号

putuowh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