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普陀数字文化馆
高杆船技
发布:2014-11-23 17:01 来源:普陀数字文化馆 作者:admin 点击: 次高杆船杂技就是在蚕神祭祀仪式上表演的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动作的水上民间杂技项目。据方志及相关民俗资料记载,高杆船杂技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表演时间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的蚕花水会,在桐乡清河村双庙渚、南松村富墩桥和含山等附近水面上表演。
高杆船由2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船面铺满木板;“杆”是一支较长的带梢毛竹,以石臼为杆基,用三支较粗的毛竹绑扎成三角支撑竖立。表演时利用人的重力、毛竹天然的柔性与韧性,使毛竹的上端自然弯曲90度与水面平行,形成类似于单杠的表演区域。平伸出的毛竹又巧妙地将演出者的落地点引出船体而置身于水面之上,形成了十分巧妙的安全保障。
高杆船杂技的表演形式独特而又巧妙,呈现出极为鲜明的水乡、蚕乡特色。船在河中行、杆在船上立、人在杆上翻是高杆船杂技基本的表演形式。表演时,表演者着白色服装,攀爬至杆顶,远望犹如蚕宝宝上簇,绻曲昂首、吐丝作茧。以高杆的上部呈水平时为最佳平衡点表演各种动作,表演惊险刺激,震动四乡,体现了当地蚕农过人的胆识和独特的审美。
爬高杆的全套动作有十八个,即: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勾脚面、扎脚踝、扎脚尖、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围竹、掮竹、蜘蛛放丝、立绷、躺丝、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动作惊险,讲究技巧,具有观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