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普陀数字文化馆

浅谈普陀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举措

发布:2010-07-10 10: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内容提要】为进一步丰富渔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渔农民幸福感,普陀区根据上级文件,全力打造渔农村文化礼堂,预计五年内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结合普陀本地实际,从政府机制、品牌特色、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浅谈普陀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普陀特色   举措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省委立足于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动实现“两富”现代化浙江目标的重要抓手。渔农村文化礼堂是普陀区渔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渔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

2013年,普陀区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文化特色明显、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蟑螂山村、小教场村、里岙村、塔湾村、沙蛟村、蚂蚁岛村等渔农村社区建成了2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礼堂,今年计划新增15家,到年底总数达到31家以上。去年5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辉一行来普陀区调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充分肯定了普陀区文化礼堂建设成果。

通过笔者的走访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点举措。

一、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协调,建立健全机制。

 通过对上级文件的研究,组织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和“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组进行调研论证,走遍全区十二个乡镇街道行政村,对各地硬件设施、文化队伍、特色优势、活动现状等开展调研。在确定合适的建设示范点后,科学规划全区文化礼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出台具体的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在全区渔农村社区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工作力度,将文化礼堂建设与文化走基层、美丽海岛建设、公民素质讲习所建设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享。

组建由文广、渔农办、文明、史志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指导组。定期举办渔农村文化礼堂培训班,首期培训班于2013715日正式开课,各乡镇、街道宣传委员、社区(村)书记和村干部等60多人参加。通过实地参观和讲座指导的形式,使培训人员进一步提高对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各村打造更具文化韵味和特色的文化礼堂打下坚实基础。指导组还多次到各个示范点实地走访,开展督促指导,确保文化礼堂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注重因地制宜,精选示范试点,发挥特色效应。

打造文化礼堂,应当注重地方硬件特点,如若大批量进行重新建造,着实显得浪费资源。普陀区充分考虑这方面问题,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走访研究了全区十二个乡镇街道行政村后,按照各村()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特色,开展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据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房屋,挖掘村落文化底蕴,规划出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全区20个示范型文化礼堂建成了综合一体式或分散组合式的“二堂一所”,包括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以及展示展陈的布局设置。

深入挖掘和传承渔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结合各村不同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建立特色展示馆,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整合创新,在文化礼堂的展示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味”。如展茅干施岙的孝文化和五匠故里文化、茅洋的红色文化、勾山南岙的海岛古村文化、六横蟑螂山的传统婚庆文化、里岙民俗文化、小教场鼓乐文化等。下面就列举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文化礼堂,建设已小有成果。

展茅干施岙是普陀区首个村级文化礼堂,是探索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实践的载体,更是集学习知识的场所、弘扬正气的礼堂、展示才华的舞台和联欢聚会的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礼堂。“孝”作为干施岙村文化礼堂的特色已经写进牌子悬挂到礼堂的高墙上,乡风民俗、村史村情、乡土文化节、道德点平台、孝敬牌等一一陈列展示。除去“孝”的特色,干施岙文化礼堂的另一品牌就是五匠陈列馆。干施岙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大多数村民以从事五匠行业为主,百作手艺已成为当地村民的特色手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展茅五匠馆成为传承五匠文化,弘扬“勤劳、纯朴、创新、务实”的“五匠”精神的重要平台。

普陀区虾峙镇是一个渔业重镇,文化礼堂记录了这个渔村的历史,以及虾峙人开拓远洋渔场的奋斗历程。灵和村文化礼堂入口处的展示馆俨然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各种照片与船模彰显群众远洋渔业的进程。图书阅览室和渔俗风物展示室里,打洋船、大对船、大捕船等各种船模应有尽有。还有群众自编自演、具有虾峙特色的节目录像在电视里滚动播出,虾峙船鼓《远航》、表演唱《十二盆海鲜》、生活场景走秀《渔家新歌》等令人目不暇接。

六横镇小教场村有人口350余人,其中50岁以上的居民占到了总人口的70%。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子处处显出生机,特别是鼓乐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发扬。目前,小教场村已建有舟山锣鼓队、铜管乐队、腰鼓队、排舞队等7个表演队,150余村民成为长期固定参与人员。每到夜晚,小校场的文化广场一角,五排鼓、对面鼓、大鼓、十三面锣等一字排开,锣鼓声声,热闹非常。

三、开展特色活动,增强村落自主,加大配套展示。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关键点在于活动的开展,普陀区根据不同文化礼堂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内容各异的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如“谢龙王”礼仪、打渔绳学艺启蒙礼仪、学童启蒙开笔礼、国庆礼、金婚礼等。据统计,普陀区渔农村文化礼堂去年开展各项活动1000多场次,受众达到10万余人次。

虾峙镇沙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渔业村,渔俗传承成为了文化礼堂的主题。49日,文化礼堂进行了“鱼启蒙礼”,广场中央,8对老渔民和青少年在摆放好的渔具前,进行手把手的教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渔民转产转业,捕鱼的技术也渐渐无人熟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许多新一辈了解到渔民的风俗文化,体会了老一辈吃苦耐劳的渔民精神。

南岙村历来就将道德文化摆在第一位,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更是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活动,宣传孝悌文化,不仅建起文化墙,让村民一目了然地获取各种信息,而且在村里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五老”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未成年人志愿者队5支志愿服务队,帮扶弱势群体。开笔启蒙礼活动受到了众多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童们穿着古时服装,在夫子的指导下写字朗诵,将从小学做人,崇德向善的风气通过文化礼堂在全村传播开来。此外,南岙村文化礼堂还开设了道德讲堂,努力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南岙村的人文高地,每月开讲一次。

六横镇则是整合了邵家村、大沙浦、蟑螂山村、里岙村、五星村、小教场经济合作社、清港经济合作社以及杜庄8个文化礼堂示范点的资源,举行“文化走亲”,轮流开展表演活动。不但实现了各村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也进行了优势互补,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和保护了六横传统文化。

普陀区的渔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品牌的同时,加大自主力度,形成文化产业链,为村子增创增收。蟑螂山村曾是六横有名的渔村,但由于拆迁安置,百余户渔民搬离海边,村里也失去了收入来源,集体收入一度为零。自从文化礼堂落成后,蟑螂山村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养文”的路子,出租礼堂用以举办各类宴席,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不但涵盖了文化礼堂的维护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费用,用之于管理和服务,还给村里老年人加了福利。这在全市也属于首创,成为了蟑螂山村的一张文化促进渔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金名片。

除了各个文化礼堂的自主品牌活动以外,普陀区还开展了一些配套展示,用以宣传渔农村文化礼堂,加大文化礼堂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如为每个文化礼堂创作村歌和设计村旗,还提炼了反映村级文化内涵的口号,这也让渔农民的家园意识与村落意识逐步得到回归。普陀区文化馆充分发挥周志金海洋(民间)音乐工作室和忻怡海洋(民间)文学工作室的作用,全力开展村歌唱响文化礼堂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创作了十几首,包括六横蟑螂山村村歌《新梦想、新未来》、虾峙沙蛟村村歌《大海骄子》、桃花塔湾村村歌《美丽塔湾我的家》等,其中勾山南岙村村歌《南岙放歌》更是将南岙的自然、人文、历史等融为一体,曾获得浙江省首届村歌创作演唱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优秀辅导奖。8月份,普陀区还将举办全区性的文化礼堂村歌大赛。在全区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上,普陀区档案局制作的《逐渐消失的声音》等普陀方言文化产品进入各乡镇街道31家渔农村文化礼堂。这些配套举措进一步助推了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与精力,今年是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扩面提质之年,普陀将不断提升已建文化礼堂的使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同时不断挖掘文化礼堂的内涵,积极推进文化礼堂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做好“以文养文”文章。边学习边探索,坚持“计划先行,资源整合,分类推进,共建共享,彰显特色”,以期走出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之路。

 

作者姓名:吴筱   

单位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海印路426号普陀区文化馆

邮政编码:316100     

电话:1350580527005803805685




图片新闻


微信号

putuowh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