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一起看!普陀渔民画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发布:2023-07-20 11:25 来源:普陀数字文化馆 作者:ptwhg 点击: 次
央视强档文化综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开播,普陀两位渔民画家——舟山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普陀渔民画传承人蒋德叶、郑红飞齐聚荧幕画普陀。
据悉,《非遗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节目涵盖十大类非遗项目,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带大家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
《非遗里的中国》首期节目在浙江拉开精彩序幕。
普陀渔民画由古代船饰画演变而来。据《普陀渔船史话》记载,“明后期、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大对船、大捕船和大型流网船等增多,渔船上的饰画、号字逐渐流行”。船饰画绘画技艺通过世代流传,后一代渔民传承了船饰画那种粗犷、夸张的风格,最终发展成现代的普陀渔民画。
普陀渔民画以渔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以海洋生物、海山景观和渔家风情为主要内容,构思大胆,想像丰富,线条明快,色彩斑斓,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地方特色浓郁,并具有现代绘画艺术韵味。普陀渔民画以其艺术手段上的不真实和生活细节的真实,造型上夸张、随意和制作上的精致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1987年,普陀渔民画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了广泛好评。1988年,普陀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继2008年、2011年、2014年连续三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2021年普陀区凭借普陀渔民画再次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多年来,普陀渔民画在保持艺术风格整体性的基础上,强调地域特色,力求多样性,在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展、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博览会等省级、全国以及国外重大美术活动中展出并获奖,有多幅作品被博物馆及国外人士收藏。
经过多年的发展,渔民画已成为普陀的一项重要文化产业,不仅作为家庭、办公场所、高档酒店装饰之用,也作为文化旅游特色纪念品,受到游客的欢迎。
2012年,普陀渔民画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蒋德叶、郑红飞作为普陀渔民画的杰出代表,他们凭借着对渔民生活的深刻体验,创作的渔民画作品屡屡在全国、省级获奖。
郑红飞,从一名渔嫂蜕变成为舟山第一批渔民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省部级领军人才。1987年开始创作,30多年来共有80多幅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并赴美、法、德、澳等10多个国家展出、2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捷克、瑞士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并入编各类国内外画册。
蒋德叶,从一名渔民老大成长为现在的渔民画家。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舟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普陀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出并获奖,还被中国航海博物馆,韩国世博会,中国农业博物馆,浙江美术馆,重庆綦江美术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等单位收藏。
▲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非遗里的中国》
